当前位置:首页 -> 赏古寻珍

赏古寻珍

【解读】佛教的经幢

发布时间:2019-11-11       浏览次数:845 次

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通过不同线路传入我国,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

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产生了诸如经幢、石塔等新宗教建筑。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经幢由几个不同的渊

源融合在唐代早期最终成型,经历了唐中后期的兴盛、宋代的繁荣,到元以后逐渐走向

没落。因此,对经幢这种包含着丰富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建筑形式加以研究,对中国

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经幢?

佛教文明与古建筑艺术的碰撞


幢(chuáng ),源于古代仪仗中的旌幡,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

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

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


简单来说

经幢就是刻有经文咒语

祈愿、超荐的媒介物

多供奉于寺院当中

主要由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构成

雕刻的纹饰也是多种多样


建筑特点

      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

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

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

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

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

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

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

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

、《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经幢作为佛教传播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成为记载寺庙历史的重要载体

对研究寺庙起着重要作用

更加需要加强对经幢保护与管理


经幢既是石雕刻艺术品

又是组合竖直向上体量奇特的建筑物

表示礼佛的“佛的空灵世界”

构筑建筑空间

与建筑“意境”相结合的空间环境

更是艺术的表现

建筑的空间环境的艺术表现

主要致力于某一特定的

空间的气氛、情调、韵味的形成

而意境恰好是

这一默契、和谐的直观统合

作为禅宗世界的崇拜物

籍以表现佛法权威和隆重

佛教徒在欣赏石经幢艺术时

不仅会感受到建筑魅力的美学

更会激发佛法上的共鸣


经幢欣赏

      五台山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

上,高3.24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门和文殊殿之前,高4.9米。均为八角

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

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唐乾符四年经幢


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高约、18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

最高的一座。河北卢龙有一座金代经幢,重建于金代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幢呈八角形,七

层,高10米。柱身浮雕云龙,柱头饰仰莲、石狮,第七层盘盖上雕八条巨龙,上为仰钵承托球形

幢顶,雕刻极为精美,为罕见石雕杰作。南翔寺经幢,建于唐咸通年间,北宋重修,元代重镌尊

胜陀罗尼经文。高8米许,上刻有莲瓣、如意纹、力士、天王等,幢身六面,镌刻陀罗尼经文全文。




赵州陀罗尼经幢


  松江唐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现存二十一级,高9.3米,幢身八面,刻尊胜陀

罗尼经全文。相传造此幢有二说,一为此处是“海眼”,造幢镇之;二谓每年秋天官府在此行

刑,信佛者造幢超度亡灵。全幢高大美观,尚具盛唐风格。

松江唐经幢


  惠山唐宋经幢,江苏无锡惠山寺山门前,北为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陀罗尼经幢,南为北宋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建的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二幢形式大小基本相同,上刻“佛顶尊胜

陀罗尼经并序”。由上至下有栏杆、仰莲、座佛、狮子、云纹等,雕刻华丽,造型优美。



惠山唐宋经幢


  梵天寺经幢,浙江杭州凤凰山麓,建于唐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共二座,高15.67米,为浙

江现存最高的一对经幢。书刻经文精美,华盖按腰檐形式制作,十分别致。



梵天寺经幢


  安国寺经幢,在浙江海宁盐关镇西北隅,共有三座,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

(公元842年)、四年(公元844年)和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幢为石制,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咸通六年幢高7

米,腰檐仿木构建筑,是现存发现最早的石构仿木制法古经幢,幢座还有精湛的佛教故事浮雕。




安国寺经幢

铁铸的幢,著名的如建于宋代的湖南常德铁经幢,原在德山山麓,位于乾明寺左侧。经幢建

在1.42米高的石座上,幢身用白口铁铸成,高4余米,重约1.5吨,幢身铸刻《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基座部分铸有佛像、金刚力士、莲花等纹饰。此种由生铁铸成、‘仿木结构的经幢,在我

国现存经幢中很少见。



湖南常德铁经幢


  云南大理国经幢,在云南昆明,建于大理国时期(公元937—1254年),又名“地藏寺石

幢”或“梵文经幢”。经幢为石质,七层八菱形,高约8.30米。其第一层刻《尊胜宝幢记》及梵

文《心经》、《发四宏愿》等,第二层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罗尼经》,第三层以上雕刻佛像、菩

萨、天王及楼字、飞禽等。经幢造型优美,形象毕肖传神,是滇中艺术珍品。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