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古代碑刻中的官老爷们都是啥职位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次数:552 次

 碑之原义为没有文字的竖石,后于其上勒刻铭文,或歌功颂德,或祭祀,或纪事,旨在达到“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之目的。广义的碑是指:刻石、碑、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石阙、摩崖、题名、桥柱、井栏、食堂、界石等之总称。


  中国书法除了墨迹之外,碑刻为大宗,所刻内容涉及职官的特别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职官的名称、起源、变迁,官阶、人员的增减极为复杂,历代反复变革,但也一脉相承,或在过渡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与调整。若扼要概括可分为十个阶段,即殷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

晋  爨宝子碑

别驾:汉代置别驾从事史之职,为各州刺史(长官)之辅佐官,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即所以辅助刺史出巡。


北魏  张猛龙碑


参军:后汉末军务繁多时,参与军事策谋者称为参丞相军事,是为参军之始。



各朝代官制特征如下:

殷周:三公、三孤制与六部制基础的确立。

秦汉:中央集权化确立,以丞相为主的辅政与九卿分司的采用,郡县制施行。

魏晋南北朝:南北抗争,导致官制混乱。九卿制向三省(中书、尚书、门下)过渡。

隋唐:由丞相中心制向三省制过渡,诸官制的确立,包括三师、三公、六部、九寺、一台、五监。科举制的建立。

宋: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但诸制非常混乱

辽:采用南北二元官制,南面官仿唐制。

金:仿唐宋官制,废二元官制。

元:初仿前朝各制,后创建独立的官制,采用军、政、监三权分立制。

明:内阁制的建立与三省制的废止,六部的独立。

清:废除宰相制,采用军事优先制与合议制。


  一部官制的发展史即是一部社会的发展史,自殷周至清末,上至权臣下到乡官小吏,无不发挥着各自的职能。

职官学虽可为独立之学科,亦可与金石学互为参照,达到证经补史之作用。


  本期栏目选取了部分历代职官名称与碑刻内容进行介绍,若要广泛深入研究还需参考更多典籍史料。


宋  黄庭坚书狄梁公碑


朝散大夫:唐宋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元升从四品。明废。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刺史:又称部刺史、州牧、太守、州刺史、州太守。汉初置此官,派往全国十二部(州),负责地方行政之纠察。汉成帝时改为州牧,隋末改刺史为太守,宋以后废。



唐  李邕李思训碑


都督:又称总管。魏文帝时为统辖各州的军事及刺史始设此官,晋、南北朝时代仍仿效魏制。此后一度改官名为总管,至唐再复都督之名。清代废。




北魏  张猛龙碑


都尉:汉代有都尉官。一种为侍从官,有奉车都尉、附马都尉、骑都尉等。一种为职事官,有水衡都尉、主爵都尉等。也有一些是军队将官。不同称号的都尉,表示不同的等级。清代称四品以上的武官为都尉,次于将军(二品以上)。

汉  曹全碑


功曹:又称功曹史、功曹参军。为秦汉时三公之一的太尉(大司马)属官,司掌功绩的考核。


北魏  郑道昭论经书诗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国子祭酒:晋武帝时,为了教育公卿、大夫之子弟设立国子学,别称国学或太学,属太常。北齐时始设专门官衙司管国子学,改名国子寺,其主官称为国子祭酒。隋、唐、五代、宋、辽、金、明、清皆设国子监,主管为国子祭酒。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北魏  郑道昭论经书诗


侍郎: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内史侍郎、门下侍郎。

秦汉时郎中令属官置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郎官,皆执武器,为禁中警备与番守。魏晋南北朝时,除郎官之外又置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官。隋代侍郎属副官职,六部与尚书之副职皆置侍郎。唐、五代、宋皆仿隋制。清末废除。



唐  颜真卿送裴将军诗


北魏  张猛龙碑


将军:春秋时通称军将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将名,泛指武官。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唐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宋  黄庭坚书狄梁公碑


尚书:秦代少府属官四人,于殿中司管发书之事,此称为尚书。至汉代置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副职)等,后汉光武帝时,天下政治皆纳入尚书令的管辖之中。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制(尚书、中书、门下)代替九卿制,尚书令总管六曹尚书。隋唐确立六部制,尚书令分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成为居政治中枢的宰相职。至元代,尚书、门下二省并入中书省,六部尚书归属于中书省中书令管辖。明代中书省废,六部尚书独立。清末改尚书为大臣。



汉  张迁碑


啬夫:汉时与三老、有秩、游徼统为县以下乡官。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巡禁贼盗。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上柱国:此为勋官,最早为楚国奖励有战功的将士所设。隋唐至明上柱国为最高勋官,次为柱国,清代废。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少保:周代三公有太师、太傅、太保之官,即所谓国家三长老。其辅佐官为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后历朝皆置此官。




汉  袁安碑


司空:(冬官)、(大司空)、(御史大夫)。

相传上古五帝时少昊始置此官,尧舜时亦置。周代为六卿(六官)之一,称为冬官,司掌水土,为后代工部之始,历朝其名称职务几经变化。秦代称御史大夫,汉代改为大司空,三公之一,后去大字单称司空。魏晋南北朝亦延用,担任天子辅佐,隋唐皆有此制,元代废止。


汉  乙瑛碑


司农:汉代作为九卿之一置大司农(治粟内史),司管金钱及谷物。汉末改为大农令,后各朝设此制,至南北朝北齐时,随着九寺制的新设而置司农寺,其后至元代废除寺制,立大司农司止,历代司农寺皆由司农卿(长官)与司农少卿(副职)统辖。




汉  袁安碑


司徒: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时已有此官名,帝尧以后亦仿少昊时代官制。周朝为六官之一,称地官大司徒,以礼教民。汉代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列为三公。后大司徒去大字称司徒。元代废除。


晋  爨宝子碑


晋  爨宝子碑




北魏  张猛龙碑


太守:秦代称作郡守,汉代始改郡守为太守。其后历代皆有此官,宋以降由于改郡为府,俗称知府为太守。太守为一郡之长官。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太子太傅:汉代以太子太傅、少傅当辅导太子之任,其下仍有官属。隋唐以后,则太子之师傅皆以他官任之,如皇太子侍读等,而所谓东宫三师三少皆与太子毫无关涉,仅为闲官。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御史中丞:汉制,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汉   乙瑛碑


北魏   张猛龙碑


长史:汉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等同于丞相府中之祕书长,亦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之事务主官。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中书令:三国魏时初以中书令与中书监同掌机要,以后历代相沿,非君主亲信不居此职。如不置中书监,则中书令一人专掌,事实上即为宰相。隋以后以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与门下省之侍中,尚书省之尚书令及僕射同称三省长官。唐宋皆沿此制。


北魏  张猛龙碑


主薄:汉以后通用官名之一。为古代官府各部主管文书与簿籍之官。魏晋以后则常为将帅重臣之幕僚长。唐宋皆以主薄为士流初仕之官,清则视县主薄为杂职,后竟废止。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