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拓片,是古人的字帖,也是中国最特殊的文化载体

发布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540 次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古人练字,并没有现在那么方便的字帖,那么古人又是通过什么练字的呢?这就需要讲到一个相对生僻的词“传拓”。



相传,传拓产生于隋,最早的作用是临摹习字。到盛唐后,这种习字方法更是被上层士大夫所普遍采用。

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 


拓片作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

清晰地显示出来的一种技能。但是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水 /
 

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再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

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上纸后用软毛刷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 上鬃刷 /

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

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 上墨/

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

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

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 钤印/

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

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



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

如汉《西岳华山庙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

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不同于书法绘画,拓片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

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

民俗、文学、艺术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资料。



清代中晚期,金石文化日益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也逐步走高。

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

翁同和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在当时来讲,已经使许多普通文人无法承受。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采用画拓的办法,

即对照真拓片进行描绘式创作,所以又产生了画拓和颖拓两种制作技法。


价格的飙升,利益的驱使,使得大量假拓应运而生。到了晚清至民国,十拓九假,所以拓片又有

“黑老虎”的称谓。


金石拓片作为具有鲜明东方艺术特色的文化遗物和内涵丰富的收藏品。

是用中国人的传统手法来表现中国古代器物,是中国特殊的文化载体,

在它身上凝结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金石气息和历史文化积淀。


然而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金石这门曾经光芒耀目的学科,几近灭绝。

台湾的一位拓片收藏家曾说:“因为纸黑,连废品收购站都不要,

许多拓片都被当作鞭炮用纸听响了......”到了今天,更是成为了“隐学”。



一些古器的拓片经过名人收藏、题诗、考记,其价值和意义甚至超过了原拓本身。

虽说是一纸拓片,但就在这张纸上,它不仅仅透露出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情趣,

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


这样的方式原本是对古物的再现,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却蒙上了浓浓的人文色彩,

尽管今天摄影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拓器仍有它不可取代的魅力。因为只有拓片才能把原物

本身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最原始、最本质,也最朴素地传达表现出来。


①本文部分图片源自文人空间。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