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微笑魅力~解开佛陀微笑之迷
岩彩壁画艺术—— 弘扬佛法,共沐东方艺术!
佛的微笑,蕴含着慈悲与智慧;诸佛菩萨的雕像,则在古意中传唱着这深刻而神秘的韵致。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富有深意而得端详的古意笑容,最后成为整个亚洲地区佛像艺术的基调。

佛像 北魏 巩县第1窟中心柱北龛

佛坐像 北魏 云冈 高13.7公尺
从佛经典故看佛的微笑
《般若经》中一句佛陀「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提供了领悟佛陀微笑妙意的切入点。以天眼观看世间的佛陀为什么举身微笑?佛陀看见了什么?微笑的理由又是什么?《大智度论》中这么说着:佛陀以天眼看见众生一心追求安乐,却反而得到更多苦恼,而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多苦恼,都是因为执着于「我相」。佛陀还看见害怕苦、逃避苦的众生,因为不了解痛苦形成的原因,反而做出更多让自己更忧悲苦恼的事,就像一心想要寻找好路的盲人,盲闯瞎撞之后却反而掉进更深的坑洞里。
以慈眼凝视众生的佛陀,看见这一切的现象,脸上不觉泛起慈悲与宽容的笑容。这不是轻视、取笑的笑,而是有如慈母般慈爱众生的温暖笑容。
《大智度论》中又说佛陀「因大因缘故一切身笑」,所谓的大因缘指的是佛陀即将宣说的《大般若经》。佛陀以慈眼凝视众生,看见众生的种种现象,不仅没有丝毫担心,反而因为看见未来的希望而感到高兴。佛陀看见佛法的种子即将在众生的世界里播下,也看见众生将因听闻佛陀所开示的生灭法、因缘法而得解脱。众生刚强的心虽然未必能立刻接收佛陀的教诲,但在佛陀以光明调柔之后,最后终能得到智慧。以慈眼凝视众生的佛陀,看见众生未来的觉悟,因而展露笑容。
佛坐像 北魏彩塑 高92公分
敦煌石窟 第259窟
为「难事」而笑的佛
《大智度论》中也提到「众生笑」的各种因缘,有人因欢喜而笑,有人因生气而笑,而佛陀微笑的理由却与众生大相径庭。佛陀因「种种希有难事故,举身微笑。」所谓的「难事」,一是困难、二是难得。亦即佛陀因为成就了世上最困难也最难得的一件事而笑,这件难事便是「度化众生」。

佛坐像 北齐 响堂山石窟
这件对一般人而言的困难事,对证得圆通无碍的佛陀而言,自然不是难事,只是众生无明愚痴,难以体悟佛说的「诸法相不生不灭,真空无字无名无言无说」的道理,因此才成为佛陀度众的「高难度任务」。它的困难度,就像「背着干草跳过大火,却不使身上的任何一片叶子着火」那么难。一般人面对这么高难度的事,总免不了担心忧愁,但佛陀却依然微笑自若。这份笑容,正诉说着佛陀不畏艰难的意志与穿透无明的智慧,更展现了佛陀救度众生的慈悲心。难与不难的分别在众生的心理,而不在佛的眼里。佛的眼里,难与不难都值得欢喜。千百年来,诸佛菩萨就是以这样的慈眼笑容,凝望着众生。

大卢舍那佛 唐代 高17.1公尺
河南 龙门石窟
从佛像艺术看佛的微笑
从佛教艺术史的面向看佛菩萨的笑容,则可以看到另一种风貌与意义。
佛像大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以人的样貌出现,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现在的巴基斯坦)。这个地区自从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文化与艺术都陆续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此地兴起的佛教艺术,也都流露着一股希腊风。从现在还遗留的犍陀罗佛像中可以发现,波浪状的卷发、厚重的衣服折纹、乃至酷似西方人的脸型,都是受到希腊影响的重要特征。而其中最具有希腊风味的表现,,正是佛像脸上那一抹被艺术史家称为「古意的微笑(Archaic Smile)」的浅浅笑容。

佛坐像 犍陀罗 2-3世纪 片岩
高75公分 巴基斯坦
「古意的微笑」是一种纯真质朴的笑容,在距今两千六百年前、现今少量残存的古希腊雕像上,已经可以看见这种微笑的存在。这笑容,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也是重视现世欢愉的古希腊人在脱离埃及艺术的影响后,为了展现人性风味,特别强调的一种表达方式。犍陀罗佛教艺术初兴之时,流行于希腊雕像的「古意的微笑」为佛教徒所「借用」,自然而然地融入于佛像的创作中,并且在一世纪至六世纪间陆续影响南亚、中亚及东亚各民族的佛像创作。然而同样是「古意的微笑」,希腊雕像与佛像各自的内涵又有什么差异呢?
希腊人的微笑,除了表现「人性」外,更有肯定人生,展示胜利的意涵。如天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半人半神的力士赫拉克鲁克等神话角色,都可以看见这种带着胜利者优越感的微笑。而犍陀罗佛像虽然在技法上运用了希腊雕塑的手法,其中的微笑蕴含的意韵却截然不同。
佛像上的微笑传达的是一种深层的领悟与内化的修为;一抹淡淡的微笑,婉转投射出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富有深意而值得端详的古意笑容,最后成为整个亚洲地区佛像艺术的基调。从印度到中国、日本到韩国、西藏到蒙古,乃至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只要有佛教存在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佛菩萨古意的微笑。吴哥窟「高棉的微笑」、云冈石窟的大佛,乃至韩国百济古国的思惟菩萨等等,都是「古意的微笑」最佳代言人。他们的微笑,传诵着诸佛菩萨千古不变的慈悲与智慧。
(文/徐慧娟,人生杂志304期,来源网络文章,鹿野苑配图)
亚洲精彩佛陀微笑圖像欣賞:
释迦牟尼佛坐像 5世纪 高185公分
石雕 鹿野苑圣地出土典藏

释迦牟尼佛像 铜贴金 1818年
寮国永珍 施沙格庙供奉

思惟菩萨半跏像 北齐 白石
高33公分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涅盘大佛 敦煌中唐 身长15.8公尺
中国古石雕鉴定评估中心
高棉的微笑 约12世纪 石雕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