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华人德 | 我对金石拓片题跋的见解和经验

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374 次

       我在青年时,曾师从王师能父先生练习在书画上题款数载,初知规矩款式。后入京师上庠,问学四年,见图书馆所藏金石拓本,时有名家题识眉批,朱黛犂然赏心悦目,发人远想。到中年时,各地文物古迹陆续受到重视,碑刻画像,传拓流播,常有齐鲁豫徐等地朋友持拓片索题。凡石刻,古代皆重有文字者,无文字者则弃之不顾。汉画像奇拙诡异,初见即感觉大有意趣,而有文字者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常见者有宴饮博戏、殿宇车马、珍禽异兽等。


      某日,有友持长卷拓本两份来,长数丈,为河南永城所出,展之尽为怪兽,细辨皆不可指认,卷下端留白,嘱为之题。反复思考而无从下笔,搁之数月,移录屈原《天问》整篇应付,竟大获赞赏。六博投壶与斗鸡走狗、杂技蹴鞠为战国至南北朝流行之娱乐游戏,常在宴饮结束对局,唐以后渐失传。汉人诗文辞赋中每有提及,故凡见以宴飨、六博、歌舞之类画像拓片,皆摘录题之。渐渐发现两汉六朝画像砖、石拓片配以同时期诗文辞赋,可以启发观赏者想象空间,而这空间因时间久远,或多或少已被隐没和遗忘。这些画像内容有圣贤图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祥禽瑞兽,以及在世与身后的追求愿望。这些内容也往往是当时文学创作的题材,图文相配,若合一契,相辅相成,能起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不久,又先后得北魏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造像、巩县石窟寺飞天造像等拓片,更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见洛阳龙门《帝后礼佛图》浮雕,庄严妙善,至精至美,礼敬瞻仰,欢喜踊跃。

佛教传入时,于天竺“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见《魏书·释老志》)。雕造佛像、译经写经,是佛教弘法的重要方式。汉魏以后,塔寺石窟遍于州郡。石像、壁画,所雕造绘制者,往往以佛经内容为本。佛经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记录。所以佛教造像拓片的题跋以抄写佛经,包括《华严经》偈颂弘一法师集联、历代高僧相关语录等,都是最合适的,会达到星月相辉、水乳交融的效果。自从在佛教造像拓片上题跋后,本人就遵循这种形式。题写时平心静气,凝神端坐,融书写与修习为一体,陶冶性灵,以道自娱。




多年来,我在金石拓片题跋方面略有经验和体会,现作此文以供这方面的爱好者观赏、收藏或创作作参考。


一、 

先要了解图像、文字性质,然后选用合适字体题写。

金石拓片题跋,无论拓片是文字还是图像,都要以拓片为主,题跋为宾、为辅,题跋须为拓片文字或图像服务,不可倒置。文字有疑,不知则阙,勿任己意而改作。字体使用,体现尊卑,愈古愈尊,篆、隶、真、行、草,先后有序。《说文解字》载:“秦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大、小篆为字体名称,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皆有所专用,而属于篆书范畴。隶书为篆之捷也,自秦时已行于文书,用笔方折,渐生波磔,至汉代已成为日常使用的字体。“《汉制度》:封诸侯王之策书为编简,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三公以罪免亦赐策书,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见李贤注《后汉书·光武帝纪》)可见篆尊而隶卑也。汉以后虽日用书写已不作篆、隶,而用真、行、草书,然碑额、志盖皆用篆书,偶亦用隶书或真书。六朝隋唐佛教写经,常见经名题署以隶书,而经文抄写皆真书。律、论则多有用行、草书者。可见篆、隶、真书尊于行、草者也。字体伦次有序,自古以来沿袭已久,不要随意颠倒。


所拓器物之年代与题写字体的产生、日常使用之时代都应了解,然后选择合适字体。例如商周鼎彝可用金文或小篆,两汉碑刻宜用八分。而北朝、隋、唐佛及菩萨造像,亦宜用篆、隶,以示敬重。秦汉瓦当、砖文,皆建筑饰物,虽古物而轻贱者也,若以篆书题识,则有乖爽感觉,而以隶书以下各体题写,颇相契也。草书作题跋皆不宜,难识且缭乱不协。


二、 

确定题写内容之类别和视角。

前人题写拓本,不外著录、记事、考订、赏析、题咏。亦可补配古诗文。题跋补配古诗文,前人似乎无此形式,应是新创,当另作论述。

著录为器物制作,刻、立及出土时地,材质,大小尺寸,收藏流传等客观记录;也有的对拓本进行著录。有文字的还可录文,如果是有铭文的商周器物,释文也包括在著录内。

记事为器物、拓本相关事件的记录,可以是亲历或所见所闻。如《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集》的《北魏永平二年通治丹道造观世音菩萨像》拓片中有则题跋即记椎拓过程之所闻。《西汉阳关遗址双鱼纹陶鼎盖》拓片题跋则是记录本人自天水麦积山至敦煌阳关作丝路礼佛之行的全过程,是亲历。


考订为对名物制度、文字释读、职官地理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最见功力。

赏析艺术造型,前人往往不屑多言,点到为止。而今人题跋,常看图作文,易流于虚浮,终觉浅近。

题咏为前人擅长,故于金石书画题跋中最多见。题咏内容,大抵不出上述各类,只是取诗歌之形式,然时见隽语妙境。如《西汉上林三官上杠五铢钱范》朱拓题跋中录有吾乡前辈张寿平先生(号缦盦)诗二首,一为《题上林三官上杠五铢钱范诗》,云:“且听老僧真实语,圆圆色相莫教迷。世间不尽痴人梦,原是长安一片泥。”二为《上林三官钱诗》,云:“闻道未央春色尽,佳人魂魄尚姗姗。当时遗物今何有?一品上林初铸钱。”二诗甚富哲理。张先生为著名收藏家,尤精于钱币、钟表研究。曾从龙榆生、钱仲联、吕贞白诸先生治词章之学,能一夜成诗词百首。一九九八年本人首次赴台湾,承张先生相陪多日,并赠大著数种,其中有《中国历代钱币题识》一册,收古钱币一百四十九目,拓影一千四百三十品,有其题诗二百五十二首。


三、 

金石拓片补配古诗文。

唐代以前即有传拓之法,用以保存和流传经籍文字及书法真影,可研读或临习观赏。清代金石学复兴,学者文人喜爱搜集收藏金石拓片,成为风尚,对于椎拓技术和纸墨品质之要求也愈来愈高。道光以后,出现了全形拓,渐渐

流行,掌握此技法之拓手,精益求精。晚清到民初,金石全形拓、模印吉语之秦砖汉瓦拓片装裱成屏条、立轴甚至中堂,皆可悬挂布置于厅堂斋室。三代青铜器全形拓往往由画家补配折枝花卉或文房雅玩以成博古、清供图,当然也可在拓片上题咏记事。于是产生了一种包含金石、摹拓、绘画、书法甚至文学、历史等元素之艺术品,深受官宦、文人喜欢。书写内容以自作诗文固佳,可以展现作者之才学修养,然所题咏者乃千年以前古物,其时之社会环境、风土习俗、使用器具、思想观念、文化语言等皆模糊生疏,故所作诗文总觉隔阂。而同时代古诗文,状物叙事,抒发情感,遣词造句当更真实细致,恰切妥帖,气息相通。如《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集》中的《东汉驷马不进画像砖题拓》,有人命名为《安车出行图》,细看画像发觉不对,车前四匹马兀立不行,而车上二人在举策抽打,再前面有一昂首大马横绝而过。记得西汉王褒有篇为宣帝而作之《圣主得贤臣颂》,其中引喻:“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敝策而不进于行,匈喘肤汗,人极马倦。”云云。而其前之骏马,即文中所描述之“啮膝”或“乘旦”。王褒善辞赋,文句甚美,此颂讽赞之旨为“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故节录其文,与画像对照,犹如合符,不必更加论说。《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集》中唯一同拓片而因篇幅不同作两题者为《南朝丽人游春画像砖》。



此砖出土于河南邓县,现藏国家博物馆。由傅大卣数十年前所拓。拓片甚珍贵,篇幅大小不一。一幅四周留白较少,上部题“南朝丽人游春画像砖”隶书,先破题。右边为《礼器碑》字集联,意思与画像也相契。左边录南朝梁江淹《美人游春诗》,诗与画像丝丝相扣,所书时间正值暮春三月,行书,下边是砖与拓片简单著录,行书,以求章法平衡。


另一幅篇幅较大,砖拓偏上部,周边空地较少。下部是大篇空白,专为题跋所留。画像砖名称如题在砖上端,会显局促,故用小隶书题于砖右边,左边用小行书简单著录,以求平衡。如在下边空白处仍题江淹诗,因诗短,字必大,会有喧宾夺主之感,字不能超过题砖名之隶书,故选录晋宋时《子夜吴歌》中《春歌》九首。此原为民歌,经文人润色,内容与画像砖主题也相协,所写行书书风亦如轻衣缓带。

题跋者能谙诵古诗文,或能熟悉检索门径去寻找合适之诗文典故,就须下功夫多读古书、多掌握方法。"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自会取用不尽。


四、 

佛教题材拓片的题写。

近十多年来,南北朝、隋、唐时期佛及菩萨像传拓流通甚多。该时期佛教艺术最为辉煌,法相庄严精美,信仰者欢喜供养,以为护念,若旁题经咒偈颂,更利勤修众善。佛、菩萨像拓片四周,以题写经文,或其中的偈颂、咒语最为合适。题写时须恭敬虔诚,平和恬静。以隶、楷书最得体,行楷亦可,不宜草书。心情烦躁或时间匆迫不写,以免错漏潦草。佛像肖形印所钤部位不宜随意,以盖在佛经经名或赞偈起首处最妥善,经名之上不宜冠有他字。弘一法师集辑三种不同译本《华严经》偈颂共三百联,并于前言中诫语后贤书写者,如何题写经名及诸品格式,目的是昭其敬重。是书名《弘一大师书华严集联》,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不妨找到详阅,以感受法师谆谆之教。

凡原造像刻石年代、出土时地、收藏者等客观著录及造像记文字残泐模糊需释读考证,或艺术风格之分析等,当然也可作为题跋内容,应择拓片次要部位题写,如左边或下边等处。文句不可轻慢谐谑,以涉亵渎。若得相同拓片多幅,题跋内容形式可以不避重复,犹如日夕抄经,以为修持,亦是崇衷像教,惜护金石之善举也。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